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重點工程——南湖水質改善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投入的工程機械、施工人員越來越多,進度明顯加快。
6月14日,記者在南湖公園采訪看到,南湖水質改善項目新建的4個生態(tài)島初顯雛形,引得一些鳥類翩翩而來。據悉,南湖水質改善項目自去年12月底啟動至今,已累計完成工程總形象進度的62.07%。根據計劃,項目將于今年11月30日竣工。屆時,市民就能看到“水清、岸綠、魚游、景美”的美好南湖景觀。
四個生態(tài)島雛形初顯
湖邊,十幾個工人一字排開,將泥土鏟進袋子后,按形狀堆積起來;湖中,七八臺挖掘機正在挖土作業(yè),湖床上新建的幾個小島已經成型,一些島上還種上了花草樹木……這是昨日記者在南湖公園看到的場景。
“建設真快啊,前段時間還在堆土,現在小島已經圍好了,這些島有什么作用?”正在南湖公園鍛煉的市民朱阿姨對項目的建設表示關心。
記者了解到,這些由塘泥堆砌而成的小島為南湖水質改善項目打造的生態(tài)島,“項目建設的生態(tài)島共有4個,旨在營造多樣化的鳥類棲息生活環(huán)境,提升湖面生態(tài)景觀效果。”南湖公園園容管理科科長吳慧琨介紹說,由于生態(tài)島是由塘泥堆砌而成,為觀賞性島嶼,僅供鳥類棲息專用,建成后市民游客不能登島。
珍稀鳥類提前“造訪”
南湖公園分上、中、下三個湖段,其中從白沙橋到九孔橋區(qū)域為南湖的上湖,九孔橋到南湖大橋為中湖,南湖大橋到公務員小區(qū)為下湖。記者在位于中湖的生態(tài)島看到,這里已經種植了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項目還未完工,幾位“貴客”已經“造訪”——兩只嘴端扁平的鳥類正在島邊漫步、覓食。
“這叫白琵鷺,因其長嘴嘴端為扁平勺狀、酷似琵琶而得名。”正在湖邊拍照的觀鳥愛好者周先生介紹說,白琵鷺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于瀕危物種。南湖公園出現白琵鷺的消息一早就在觀鳥愛好者的朋友圈傳開了。為拍攝白琵鷺,周先生在南湖守候了許久,不僅拍攝到了白琵鷺,還拍到了白鷺。
據悉,南湖水質改善項目對約107公頃水域進行生態(tài)修復,通過采用治理措施,投放、培養(yǎng)水生動植物及微生物,以構建一個動植物和諧共處,能量和物質循環(huán)良好、穩(wěn)定并具有自凈能力的清水型生態(tài)系統(tǒng),使南湖水體長期穩(wěn)定地保持在地表Ⅳ類標準,水體透明度將達到1.8米。 各項施工穩(wěn)步推進
在南湖水質改善項目實施前,南湖駁岸年久失修,上湖、中湖區(qū)域存在多處開裂、下沉、局部崩塌現象,十分影響公園整體形象。
在對病害駁岸修復建設上,目前擋土墻砌筑已完成83%;生態(tài)袋圍堰完成85%;下湖棧道已完成面板筋鋼筋綁扎及柱子、梁、面板混凝土澆筑;駁岸生態(tài)袋裝袋及搭設圍堰、回填土,累計完成形象進度48%;上湖沉水植物種植完成61%,中湖完成90%,下湖完成約3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完成總形象進度的62.07%。”吳慧琨介紹道,上、中湖生態(tài)島已完成圍堰和回填土,下湖生態(tài)島正在施工,生態(tài)島建設累計完成形象進度的92%。上湖仿堤棧道軸鋼管架搭設、雙擁路棧道基礎承臺澆筑共完成55%,目前正在進行柱子模板加工與安裝,F今,處理5個溢流口、修復親水步道等親水附屬設施等各項施工正在穩(wěn)步推進。
南湖公園方面提醒廣大市民、游客,為確保安全文明施工,保障工程進度及質量,施工現場設置了擋板、告示牌、宣傳廣告等,請根據告示牌提示繞行,勿進入施工區(qū)域,以免發(fā)生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