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丝袜足j好爽在线观看_制服丝袜99在线不卡_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三区_乱老女人伦视频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新聞中心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公司新聞
 
    現(xiàn)代景觀的語言學藝術探析  
作者:MA轉發(fā)   點擊率:3141   發(fā)布時間:2016/12/15
  [摘 要]與其他藝術一樣,景觀擁有自己的語言。其作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擁有自己的語言符號、語法和文本。由于在語言應用方面存在問題,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出現(xiàn)設計作品雷同、精品數(shù)量偏少的現(xiàn)象。設計師應在深入研究傳統(tǒng)園林優(yōu)秀造園手法的基礎上,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設計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屬于時代、符合現(xiàn)代人生活需要的現(xiàn)代景觀作品。

  [關鍵詞]現(xiàn)代景觀;語言符號;語法;文本

  The Linguistic Art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Li Xianjun, Zhang Limei
[Abstract] Like other arts, landscape design has its own language. It possesses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knowledge complete with linguistic symbols, grammar, and text. Many modern landscape designers have difficulty in applying this unique language, which results in the failure to create distinguished designs. Designers should study traditional gardening arts, explore this language in real life examples, and create successful modern landscape designs.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Linguistic symbol, Grammar, Text

  1關于景觀與語言

  1.1景觀

  在歐洲,“景觀”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希伯來文本的《圣經(jīng)》舊約中,它被用來描寫梭羅門皇城的瑰麗景色。如今景觀(Landscape)的含義更為廣泛,它可以泛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人們對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過度追逐,中國也正面臨著嚴峻的生態(tài)危機、環(huán)境危機、能源危機、資源危機和土地危機。在此背景下,當前人們對于城市生存狀況的關注程度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刻,景觀行業(yè)(或稱為風景園林)在中國得到空前的發(fā)展。
  
  1.2符號學與語言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藝術、科學等構成了符號形式的具體形態(tài)。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曾說:“人們生活在一個屬于符號的宇宙內(nèi),語言、神話、藝術、歷史、科學和宗教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而它們是由不同絲線所編成的一張充滿符號的網(wǎng),是人類經(jīng)驗所糾結之網(wǎng)!比藢τ谀撤N形式或符號會有所偏好,正如同建筑大師貝聿銘在其作品中表達出來的對三角形的熱愛一樣,這種特殊的“形式”或“符號”就是其所喜歡的一種語言,一種與他人進行溝通的語言(圖1,圖2)。

  恩斯特•卡西爾強調(diào),在某種意義上,一切藝術都是語言,但它們又只是特定意義的語言。它們不是文字符號的語言,而是直覺符號的語言[1]。
關于符號學與建筑語言已有很多專家進行了細致的研究,正如英國的查爾斯•詹克斯在《后現(xiàn)代建筑語言》中所說的:“中國園林有實際上和哲學上的玄學背景,有隱喻式建筑的慣用體系,而我們復雜的建筑藝術沒有這類在含義上可接受的基礎!币虼,也可以將符號學、語言學的概念和研究方法運用于景觀研究中。

  2景觀的語言

  景觀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景觀也擁有自己的語言,作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擁有自己的語言符號、語法和文本,并能夠產(chǎn)生很多變化,形成多種多樣的景觀形式和環(huán)境。
  
  2.1景觀的語言符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景觀建筑學教授安•維斯特•斯本是最早研究景觀語言的學者之一,他在《景觀的語言》[2]一書中提到,“景觀的語言”是所有生物的母語,早在人類學會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故事以前,就在嘗試著閱讀自己所居住地方的景觀。

  根據(jù)語言的表象屬性,景觀的語言符號可分為實體語言符號和虛體語言符號兩種形式。其中,實體語言符號主要指景觀設計的構成要素,如卵石、樹木、河流、建筑、小品和鋪裝等;虛體語言符號則指景觀的構成肌理格式、形態(tài)體現(xiàn)、線條運用、色彩搭配、文化挖掘、質(zhì)地表現(xiàn)和符號運用等(圖3)。王其鈞教授在《中國園林建筑語言》一書中對園林疊山語言、園林理水的設計與布局語言、園林空間布局的語序語言、園林植物配置語言、園林鋪地語言及中國園林的造景藝術語言(如點景、借景、框景等語言形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3]。

  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景觀語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雛形—苑和囿到現(xiàn)代主義園林,景觀的語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正如人類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和傳遞思想一樣,景觀設計師用自己的心靈去解讀場地,并運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為更多的人營造出適合他們生活需要的場所。
  
  2.2景觀的語法

  景觀的語法是指通過運用一定的空間詞匯和空間句法去定義一個景觀的特征。它的作用在于規(guī)范用景觀詞匯合乎邏輯(功能的、審美的、可解度的)地構成景觀視域(或叫作畫面)的“造句”過程。

  正如同我國文字需要通過一定的語法組合才能形成優(yōu)美的句子一樣,景觀的語言符號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組合起來,如象征、隱喻、排比、擬人、夸張、借景、漏景等(圖4),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優(yōu)美的景觀。
一般來說,景觀的語法具有如下特點[4]:①景觀的語法是景觀符號之間的空間關系,這些關系是技術使用、美學傳統(tǒng)或地區(qū)慣例的綜合結果。②景觀的語法是景觀符號與其所表現(xiàn)的意義之間的關系。③景觀的語法是景觀中某一個單獨的符號與其他體系的關系,景觀的語法是賦予景觀符號更深層次意義的符號間的結構。

  從語言學的角度考慮,任何成型的景觀都是將景觀的語言按照一定的語法融匯而成的。例如,在廣場設計中可運用“起、承、轉、合”的手法[5]營造出豐富的空間;又如在蘇州的古典園林中運用借景、框景等景觀的藝術語言對景觀的符號進行了巧妙、合理的搭配,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咫尺山林的景觀效果(圖5)。

  新奧爾良意大利廣場是通過景觀語言的隱喻功能融合而成的一個典型作品,是設計師穆爾通過暗喻的設計手法對歷史符號進行變形、移植和拼貼而形成的一個多元性的廣場。廣場中央是意大利版圖的輪廓(圖6),廣場一側設置了一組臺階式大型噴泉,一泓清泉從象征著阿爾被卑斯山的臺階流下,注入到第勒尼安海和亞得里亞海,最后匯入廣場中央的“地中!,在“!钡闹行脑O置了一個“西西里島”,隱喻著意大利移民與這個島的文脈關系。設計師用“混亂”的階梯外輪廓來界定這些海和島,使這些看似“混亂”的設計形式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2.3景觀的文本

  景觀的文本是景觀語言符號按照一定的語法組合而成的空間結果。景觀設計作品(即設計成果)可以說是用設計語言“描述”(解答、吟詠)一個空間主題。按照類別,景觀可以分為廣場、校園、公園、街頭綠地、旅游區(qū)和居住區(qū)等不同的文本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

  如同運用不同的詞匯和不同的語法結構組成的句子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含義一樣,景觀文本因景觀語言符號和語法構成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以廣場“文本”為例,可以根據(jù)廣場的性質(zhì)將廣場分為市政廣場、紀念廣場、交通廣場等不同的類別,而每種廣場類別所采用的語言會有所側重,在語法構成上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形成符合主題的文本形式,從而最終形成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

  可以說,景觀設計是充分利用各種“語法”將“語言符號”組織起來,形成一連串的體驗,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一種體驗的過程都得到了提升[6]。如專業(yè)設計師要想設計出具有豐富體驗感的景觀,就需要用“合理的語法”對“合理的語言”進行合理的設計。
  
3現(xiàn)代景觀設計語言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景觀設計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并開始在國際上贏得聲譽,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設計榮獲IFLA亞太區(qū)榮譽設計獎一等獎,2007廈門園博園方案獲得美國風景園林師協(xié)會的肯定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初入設計行業(yè)的設計師喜歡盲目模仿某些知名設計師或某個流派的慣用語言,導致設計作品雷同、精品項目數(shù)量偏少等問題的出現(xiàn)。很多景觀作品在語言應用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大量“圖片式”專業(yè)書籍泛濫,加速了語言應用的雷同

  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我國一些設計師過于迷戀國外景觀設計,盲目抄襲、借鑒國外景觀設計,由此導致大量國外景觀的“翻版”在中國大地上出現(xiàn)。
近年來,景觀類雜志、書籍,尤其是國外景觀圖片集的大量出版,在促進

   國景觀設計行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現(xiàn)代景觀語言的雷同(圖7)。

  最近國外兩本理論譯著《現(xiàn)代景觀—一次批判性的回顧》和《看不見的花園》的出版,為國人更好地了解美國景觀的理論發(fā)展歷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里面的很多理論仍值得國人仔細地進行研究和學習。當你仔細查看這兩本書的出版信息時會發(fā)現(xiàn),這兩本書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版的,這說明我國現(xiàn)代景觀的理論探索和研究比美國落后了20年~30年,這值得我們深思。

  EDSA(亞洲)總裁李建偉先生指出,在現(xiàn)在的景觀專業(yè)設計中,設計師拿到一個項目以后往往馬上翻書找資料,搜集國外各種各樣的景觀圖片,從中找尋“合適”的景觀語言,然后再去進行模仿設計,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因為設計師從一開始就將注意力放在了模仿其他景觀大師的設計語言及符號上,缺乏對場地的深刻分析,從而導致了景觀雷同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3.2本土文化語言的缺失

  自蒸汽機及汽車和飛機發(fā)明以來,現(xiàn)代化就成為西方人的驕傲和其他地方人的夢想,F(xiàn)代化意味著西方化、機械化和國際化,意味著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沖擊。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性的文化及景觀語言也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地域性景觀處于弱勢地位。

  由于急于改變這種局面,一些設計師在進行場地設計時習慣性地將場地鏟平重來,力圖營建一種具有歐陸風情的景觀等,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面對這種局面,日本著名建筑師黑川紀章為我們樹立了模范:“一切生命中均存在未知的領域,而每種文化中都有超越我們理性認識的神圣領域”。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他提出了“新陳代謝”的概念,即建筑應該像生命體一樣能夠進行不斷的自我更新,而不是強調(diào)采用統(tǒng)一的“國際”模式。設計建筑在考慮國際強勢文化影響的同時,更應該尊重多樣的地域文化,景觀設計同樣應該如此。
  
  3.3語境應用不恰當

  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丹•剴利強調(diào):“設計就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映”。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生活,相應的景觀語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別。

  前幾年,我們國內(nèi)流行大廣場、大草坪的設計風潮,而那種風潮都是盲目地從英國及美國等國家的景觀設計中抄襲而來的,殊不知因氣候差異及民族生活習性不同等原因,那些大廣場、大草坪最終成為“城市化妝運動”的犧牲品,并在一片聲討聲中這股風氣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又如當前盛行的“歐陸風”,導致國內(nèi)很多場地的景觀語言呈現(xiàn)“洋而古”的特色。有時為了體現(xiàn)繼承傳統(tǒng)的內(nèi)涵,設計師將莫名其妙、牽強附會的古典元素應用到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導致景觀無法適應現(xiàn)代人生活需求的局面。設計師應注重為當代人設計,王向榮教授強調(diào):“園林的發(fā)展并不用刻意去對歷史進行傳承,更不應做一些無中生有、牽強附會的東西,當一個設計作品與當今的中國社會和當?shù)卮蟊姷纳罹o密聯(lián)系在一起時,就能夠適應新的時代變化,在某些方面也能夠引導新的時代變化!睆闹锌芍,現(xiàn)代景觀設計對景觀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強勢傳統(tǒng)文化語言的盛行導致了當代文化鏈的斷層

在進行具體設計時,許多設計師習慣挖地三尺去找尋場地的文化語言,由此導致了大量圖騰柱景觀的產(chǎn)生(圖8),以及大量毫無人性關懷的主題雕塑設計的產(chǎn)生。更有甚者,當設計師找不到合適的場地文化時,就從傳統(tǒng)文化中選取具有象征性寓意的元素如龍、鳳等(圖9),以表達美好的祝福,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中國幾十個城市都跟龍或鳳有關系的現(xiàn)象。這種空洞的文化形式嚴重地影響了人們對于真實場地和真實空間的感知,這種強勢傳統(tǒng)文化語言的盛行嚴重阻礙了現(xiàn)代城市景觀的發(fā)展。

  同時,設計師對當代文化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許多設計師習慣于查閱各種古籍資料,從歷史長河中尋找場地的語言,而對當代或近代形成的文化缺乏足夠的重視,而在此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近現(xiàn)代工業(yè)遺產(chǎn)地的景觀改造和再利用。
    
  4解決對策

  4.1繼承傳統(tǒng)造園思想中的優(yōu)秀語法

  中國5 000年的文明史,為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也為我們留下了輝煌的園林遺產(chǎn)。那些經(jīng)過很多代人積淀、累積的造園經(jīng)驗至今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今天仍有必要對傳統(tǒng)園林中的優(yōu)秀造園語法進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好地為當代人所用。

  景觀設計師,要想對景觀或園林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首先就應該對傳統(tǒng)園林的造園手法、造園要素和造園背景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博古通今,在繼承傳統(tǒng)園林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景觀作品。

  金學智在《中國古典園林美學》一書中,專門用很大篇幅介紹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真善美、園林美的物質(zhì)生態(tài)建構序列、園林美的精神生態(tài)建構序列和園林意境整體生成諸規(guī)律等準則和手法。在2009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年會上,孟兆禎院士作了關于“淺談借景”的主旨報告,對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造園手法進行深入研究。

  4.2從尊重原始場地開始尋找場地的景觀語言

  景觀設計的最高境界是“雖由人造,宛自天開”,即設計的語言應很好地融入場地環(huán)境。設計結合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但在當前的設計工作中,設計師因時間和地域限制,接觸場地的時間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只從照片中感受場地環(huán)境,于是出現(xiàn)了設計師大量翻閱國外設計圖片集以找尋適合這個場地語言的現(xiàn)象,導致設計作品大同小異、城市面貌千城一面。

  借鑒可以為設計師打開思想的翅膀,但其所有的內(nèi)容都要緊緊圍繞唯一的景觀場地而展開。在日本,曾有一個設計公司名叫“Studio On Site”,即在場地中工作的意思,他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會在場地中駐足,感受場地環(huán)境,從早晨夕陽西照到傍晚日暮西山,從晴天朗朗乾坤到陰天風雨交加,感受場地中不同時間、不通氣候環(huán)境下的“景觀”,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景觀語言、語法和文本的創(chuàng)作,以創(chuàng)作出非常貼切現(xiàn)場環(huán)境的景觀設計,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4.3將景觀的語言融入人性空間的營造中

  我們很多時候注重景觀的藝術性,于是就出現(xiàn)了很多富有趣味的形式語言,但當這些語言轉變?yōu)楝F(xiàn)實后,卻很難形成有效吸引人的空間。在景觀設計中,曲徑通幽是經(jīng)常被用到的設計語法,但是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我們往往賦予景觀設計作品以平面的曲線,卻并沒有賦予這些曲線真實的空間含義,這值得我們反思。

  一個好的景觀應該擁有好的空間,應該帶給人好的體驗。但我們在設計中過分強調(diào)文化、意境和藝術,很少有人真正關注空間。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T•霍爾聲稱[7]:“我們對待空間就有點像我們對待性,它存在但是我們不去談論它!在20世紀末,我們比過去更多的談論性,也許等到21世紀,那也就該談論空間了!边@是一種期待,這種期待更需要我們設計師去實現(xiàn)。

  4.4 在“以生態(tài)為本”的前提下進行現(xiàn)代景觀語言創(chuàng)作

  生態(tài)危機是人類生存面臨的危機之一[8]。隨著園林城市、生態(tài)城市、生態(tài)友好型城市、生態(tài)文明城市的提出,人們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很多設計師為了設計出吸引人眼球的視覺景觀,往往借鑒國外的硬質(zhì)性景觀語言,殊不知,如此做法只會加劇對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

  在當前景觀行業(yè)發(fā)達的一些國家中,生態(tài)主義的設計早已不再是停留于論文和圖紙上的空談,也不再是少數(shù)設計師的實驗,它已成為景觀設計師內(nèi)在的和本質(zhì)的考慮[9]。尊重自然發(fā)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zhì)的循環(huán)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fā)展可持續(xù)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穿于景觀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
  
  4.5景觀來源于生活,設計師應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設計的語言

  景觀設計師的語言與他的學習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歷及興趣有關系,因此應有目的地了解景觀大師的語言,尤其是其“背后的故事”,不要盲目地將其復制到自己的設計中。

  巴拉干認為,作為一個景觀建筑師懂得如何去觀察是十分重要的。他所說的這種觀察是不受理性分析壓抑與控制的純視覺的感受。只有通過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我們才能夠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他將生活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使生活成為設計的主題,通過自己的設計表達出來。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墨西哥文化的活力所在,并將其體現(xiàn)在了自己的設計當中。他能夠從那些值得學習的外國建筑當中發(fā)掘和吸收有價值的東西,并將其與墨西哥地方氣候、生活狀態(tài)相結合,尋找到一種恰當?shù)谋磉_方式。

  作為“哈佛革命”的一個發(fā)起者,丹•克雷倡導景觀應該來源于生活。任何藝術形式的語言都是在設計師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里面逐步形成的,因此設計師應更多地觀察生活,并從中發(fā)掘有意義的語言,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只有這樣,才更有利于現(xiàn)代景觀的良性發(fā)展。
  
  4.6設計師應對社會意義層面的城市有所關懷

  近幾年,北京興建了大量具有震撼性的建筑,如國家大劇院、國家體育場和新中央電視臺等,這些建筑逐漸成為一種流行元素被更多的地方城市所模仿。但是,在建設這些特殊性建筑的時候,我們消耗的鋼材量是普通建筑的5倍~10倍,與此同時,資源枯竭城市大量出現(xiàn),向世人敲響了警鐘。人們往往將資源的高消耗僅僅歸咎為政府官員單純追求GDP的結果,然而,就園林行業(yè)來說,為了標新立異,我國很多的城市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盲目地模仿國外某些設計大師的景觀語言風格,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標新立異的高能耗建筑、大面積的硬質(zhì)鋪裝廣場和硬化的河道等,在城市建設中不勝枚舉……

  景觀設計師應該有責任感,尤其是在今天生態(tài)危機、環(huán)境危機、能源危機等各種危機相互交織的情況下,景觀設計師更應該做出點事情。就像2009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年會上通過的《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北京宣言》中所講的:“風景園林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是保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規(guī)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室外人居環(huán)境。”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約翰•O•西蒙茲先生也強調(diào):“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qū)、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
  
  5結語

  景觀的語言是景觀設計師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時所運用的一種手法,需要設計師切 實掌握景觀的設計語言、語法,但在景觀語言自我轉化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自我辨別的過程,不能盲目地模仿、抄襲某些流派某些設計大師的設計語言和符號。
景觀的語言是是對現(xiàn)實生活、場所和空間的一種反映,設計師應該采用現(xiàn)代的藝術手法及現(xiàn)代的價值觀去審視現(xiàn)在的景觀藝術,運用恰當?shù)木坝^語言,創(chuàng)造出屬于時代、符合現(xiàn)代人需要的現(xiàn)代景觀作品。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山東大學藝術設計系主任鄭陽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城市規(guī)劃系副主任李景奇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沈實現(xiàn)老師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林廣思博士的指導,特此感謝!)

[注 釋]
①圖片來源于
http://image.baidu.com。
②圖片來源于《城市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唐 軍.追問百年—西方景觀建筑學的價值批判[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4.
[2]卜菁華,孫科峰.景觀的語言[J].中國園林,2003,(11):54-57.
[3]王其鈞.中國園林建筑語言[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4]鄧 位.景觀的感知:走向景觀符號學[J].世界建筑,2006,(7):47-50.
[5]后現(xiàn)代景觀:語言學與景觀[EB/OL].http://bbs.chla.com.cn/space/?uid=23.2008-10-26.
[6]約翰•O•西蒙茲著,俞孔堅,等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guī)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7]布萊恩•勞森.空間的語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8]包滿珠.全球變化背景下風景園林的角色和使命[J].中國園林,2009,(2):4-8.
[9]王向榮,林 箐.現(xiàn)代景觀的價值取向[J].中國園林,2003,(1):4-12.
  
[作者簡介]
李先軍,北京景軒策劃設計工作室首席策劃師,景觀石網(wǎng)總編。
張麗梅,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2007級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0-02-10

圖1 蘇州博物館
圖2 香港匯豐銀行①
圖3 拉維萊特公園中的“點—線—面”圖層語言[9
圖4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中的霍夫曼花園采用了隱喻和象征的手法——49根混泥土柱斜立指向天空,柱上茁壯生長的植物象征著猶太民族的勃勃生機[9]
圖5 蘇州滄浪亭中的框景
圖6 新奧爾良意大利廣場平面圖及效果圖②
圖7 世界不同地區(qū)相似的景觀(上圖為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標志性建筑“大拱門”①,下圖為中國某公園設計效果圖)
圖8 各地盛行所謂的圖騰柱文化景觀導致景觀的雷同
圖9 各地景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泛濫使用(上圖為廣西某地擬建的巨龍主題公園,下圖為成都新天府廣場上的太極、巨龍文化景觀①)

    
·上一篇: 轉變城市綠化模式貴在行動
·下一篇: 綠化苗木行業(yè)轉變發(fā)展方式
 
   
友情鏈接:
http://www.yuanlin114.com/index.asp http://www.cnmmhh.com/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index/index.htm http://www.chinagreen.net.cn/ http://nnlyj.nanning.gov.cn/ http://www.landscape.cn/ http://www.cngreen.net/ http://www.lvhua.com/
版權所有:廣西新視野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南寧市科園大道33號盛世龍騰A座1512號、1511號    桂ICP備10003212號
電 話:0771-3216033    5688915    傳真:0771-568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