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綠色東方 [ 作者 ] 施小明
一處高品質的住宅區(qū)不光要有優(yōu)秀的建筑設計,更離不開出色的景觀設計。而綠化配置則是景觀設計的重頭戲。它能把小區(qū)妝點的綠意盎然、靈活生動,是一個居住區(qū)景觀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就以上海兩個著名的高檔居住區(qū)為例,探討其中的綠化配置。并針對目前居住區(qū)綠化配置的問題,從景觀生態(tài)學角度提出一些建議和設想。
上海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容納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人們。城市居民的快速增長導致對居住的需求也同比增長,這使得上海的居住區(qū)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一處高品質的住宅區(qū)不光要有優(yōu)秀的建筑設計,更離不開出色的景觀設計。一組優(yōu)秀的建筑作品,猶如一曲凝固的音樂,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但終究還是缺少些生氣。建筑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因素,但只有與構成景觀的主要因素——植物搭配起來,才能對景觀產(chǎn)生很大影響,而其中綠化配置就成為景觀設計的重頭戲。它能把小區(qū)妝點的綠意盎然、靈活生動,是一個居住區(qū)景觀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下面筆者就以上海兩個著名的高檔居住區(qū)為例,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綠化配置。一個是位于上海浦東的高檔社區(qū)——仁恒濱江園,還有一個是坐落于上海西郊的萬科蘭喬圣菲別墅區(qū)。
1.項目介紹
仁恒濱江園位于浦東小陸家嘴,整個樓盤分3期開發(fā)。一期以小高層為主;二期均為高層,占據(jù)了地利的優(yōu)勢,因此江景也最佳;三期均為大面積豪宅,面積187-327平方,豪華大堂,大手筆綠化。該居住區(qū)的規(guī)劃是一種圍合式的布局,建筑沿地塊周邊排布,留下大面積集中的中心景觀,形成良好的家居空間。該項目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容積率2.5,綠化率在60%左右。 萬科蘭喬圣菲別墅位于上海閔行區(qū)金豐國際社區(qū),小區(qū)占地約32公頃,共規(guī)劃建造305幢獨棟別墅,建筑面積9.3萬平方米,擬居住人口915人,分3期完成小區(qū)建設。一期占地105畝,共有100棟獨立別墅,容積率0.29。該項目是典型的西班牙風格別墅區(qū)。
雖然是兩個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居住區(qū),但在景觀的植物配置上還是遵循了相同的原則。
2.居住區(qū)綠化植物的配置
居住區(qū)綠地是居住區(qū)主要的休閑活動場地,是居住者工作之余、茶余飯后進行戶外交流,親近綠色的空間,也是綠化的重點。對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綠化植物的配置不僅要滿足各種活動功能的需求,還要全面考慮植物的生態(tài)要求以及在觀形、賞色、聞味、聽聲上的效果,從而營造不同的空間感受。居住區(qū)的綠地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2.1開敞性空間
仁恒濱江園和蘭喬圣菲的開敞性空間一般集中在會所周邊、中心廣場等區(qū)域,結合大面積鋪地和水景設計,提供人們活動交流的場所。植物配置通常選用喬木、矮灌木和地被植物,而較少采用中間層次的大灌木和小喬木,使空間在人們視線和行為尺度上通透開敞。喬木龐大的樹冠又能遮蔭防曬,為居民生活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根據(jù)開敞空間的需要對喬木采用孤植、列植、叢植、群植等方式。一個好的園林植物配置應該做到“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有機結合[1]。
仁恒濱江園在開敞性空間種植的喬木有:香樟、廣玉蘭、杜英、銀杏、鵝掌楸、無患子、櫸樹、桂 圖一 仁恒濱江園的開敞性空間 花、垂柳、合歡、棕櫚、蒲葵等。該小區(qū)的景觀設計頗具現(xiàn)代感,因此植物的配置也規(guī)則有序。落羽杉整齊的排列在波浪草坡上,圍合了圓形廣場空間。秋天樹葉變紅轉變到冬天的凋零再到夏天的翠綠,明顯的季相變化給住戶營造了豐富的視覺享受(如圖一)。
|
圖1:仁恒濱江園的開敞性空間 |
而蘭喬圣菲開敞空間的植物配置以自然為主,在開闊的大草地上孤植了一株櫸樹,簡潔干凈。充分演繹了西班牙風情的陽光,向上,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圖二)!該別墅區(qū)是非常成功的純正西班牙風格的項目,建筑和景觀充分融合,植栽更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
圖2:蘭喬圣菲的開敞性空間 |
2.2水景空間
仁恒濱江園的水景設計主要是人工砌筑的噴泉和水池。周邊植物的配置考慮到對水質的影響和根系對水池構造的破壞,一般離岸邊有一定的距離,或是通過在岸邊設置花壇種植一些觀賞性強的花草。通常是由一株或一叢有特色的樹木構成主景,如垂柳、濕地松、剛竹等。再選用耐水濕的灌木花草栽于水邊,加強水景趣味,豐富水邊色彩。如玉簪、麥冬、鳶尾、美人蕉等。岸邊植物通常具有趨光性,而水面對光的反射使植物朝向水中伸長,形成一組婀娜多姿的畫面。
萬科蘭喬圣菲的水景則是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引水進入小區(qū),在靠近中心景觀區(qū)域的地方做成人工化的水池駁岸。有些區(qū)域通過水生植物、石、樹的有機過渡,形成自然堤岸。有些區(qū)域形成生態(tài)濕地,水、石、植物連成一片(如圖三),最大限度的保護了自然景觀。水生植物的配置講究有斷有續(xù)有疏有密。要留有充足的水面產(chǎn)生倒影效果,切忌“滿植一池或沿岸一圈”。 并且根據(jù)植物習性因地制宜,當幾種水生植物混合配置時,要考慮它們生長在一起的主次關系,抓住形體、姿態(tài)、葉形、葉色的特點,在花期、花色上產(chǎn)生對比協(xié)調(diào)[2]。蘭喬圣 菲常見的水生植物有:菖蒲、鳶尾、水蔥、荷花、睡蓮、蘆葦?shù)。挺水,浮水,沉水等不同習性的水生植物營造豐富多彩的水景空間,構建了穩(wěn)定的生態(tài)結構,給住客提供了自然生態(tài)的視覺享受,有別于仁恒濱江園的水景植物配置。
|
圖3:水生植物、石、樹的有機過渡 |
2.3路兩旁的綠化
居住區(qū)的道路主要分為交通性道路和散
步道兩種。交通性道路由于汽車的通行不僅產(chǎn)生噪音,還影響了區(qū)內(nèi)安全,對小區(qū)內(nèi)部景觀環(huán)境也會帶來干擾,所以交通性道路的植物配置一般遵循下列原則:
2.3.1列植行道樹。
宜選用樹冠整齊,枝條廣被,下枝較少,生長迅速,耐修剪的喬木。如香樟、廣玉蘭、杜英、女貞、鵝掌楸、懸鈴木等。
2.3.2種植綠籬。
在喬木底部種植綠籬,可以遮擋視線,防止噪音。宜選用四時常茂而不落葉,枝葉稠密而無間隙,下枝伸長而不枯萎的植物。在居住區(qū)中綠籬分兩層,甚至三四層種植效果更佳(如圖四)。
|
圖4:綠籬分層種植 |
2.3.3道路中間綠化。
有的小區(qū)選用常綠小喬木、灌木、花卉,在道路中間設置花壇或綠化帶劃分道路可減緩車速,美化道路空間。如桂花、杜鵑、芒草、三色堇、秋海棠等。
|
圖5:蘭喬圣菲用芒草鑲邊的步行道 |
另一種是散步道。供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沒有固定的原則,卻有一定的章法。居住區(qū)內(nèi)的散步道既是道路又是景觀。其變化萬千,似路非路,沒有整齊的路緣,布局自然靈活。通常用喬木、灌木、地被植物、草皮等多層次組合以構成具有一定情趣的景觀,并用特色植物強調(diào)某些節(jié)點,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3]。
仁恒濱江園的散步道有些由汀步和石板路的組成,為了增強景觀效果,在石板間種植低矮的宿根花卉和葉芳香、緊貼地面且再生能力強的草本植物。如玉簪、八仙花、蔥蘭、薰衣草、銀葉菊、圓葉薄荷等。當腳踏葉片時散發(fā)出沁人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
蘭喬圣菲的散步道呼應了西班牙風格的主題,大量的曲線設計,以及狹窄的小徑,避 圖五 蘭喬圣菲用芒草鑲邊的步行道免了過寬的尺度所產(chǎn)生的疏遠和空曠。路邊種植了大量的芒草,一種新穎的園林植物。芒草的野趣及親和力,配上蜿蜒的曲徑,讓人們的身心自然而然的得到徹底放松(如圖五)。
|
圖6:兒童活動場郁閉種植 |
2.4活動場所周邊
小區(qū)中常用植物和鋪裝來分隔與界定兒童游樂場所。通過植物的高度和郁閉度來控制聲音和視線,使家長從樓上可以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又使孩子們的喧嘩不易影響底層住戶(如圖六)。由于兒童生性活潑、好奇心強,因此周邊植物應配置一些能給他們帶來感覺上刺激和興奮并能提供學習機會的植物。所以選擇植物時應先確定植物的玩耍價值,首選色彩鮮艷、再生力強的植物。嬌嫩植物要慎用,有毒、有刺、有新液等污染性植物要避免選用。如構骨的刺會傷害到兒童,夾竹桃的葉和莖皮有劇毒等。常見可玩的植物適用在兒童活動場的植物有:紫薇,又稱癢癢樹,撓其根部,全樹都顫,足以滿足兒童的好奇心理;又如銀杏,植物界的活化石,有其獨特的扇形葉片,很容易的就會引起兒童的注意。仁恒濱江園兒童活動場地的植物配置略顯得簡單,僅用桃葉珊瑚做了一層圍合。部分區(qū)域種植了紅楓,增添些許色彩。
|
圖7:小空間的植物配置 |
2.5建筑小品周邊
建筑小品是居住區(qū)環(huán)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如雕塑、花架、座椅等不僅有美化環(huán)境的景觀價值,還有不可忽視的實用價值。例如,座椅的布置就直接影響了該處環(huán)境的使用率。通常在座椅附近植有落葉喬木作背景,使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夏天能在樹蔭下乘涼,冬日能在陽光下交流,以增進鄰里關系。根據(jù)人們的行為心理,座椅背后一般要以稠密的植物作為依托,從而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感。還起到軟化建筑墻角的作用,這些都是仁恒濱江園植物設計的可圈可點之處。
|
圖8:蘭喬圣菲的綠墻效果 |
3.5科學配置植物減輕病害
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殊習性,進行科學配置。如檜柏和貼梗海棠種在一起會加重銹病的發(fā)生等等。桃樹與梨樹混栽,梨小食心蟲以桃、梨互為寄生,易造成蟲害的大發(fā)生。蘋果與桃樹混栽,會加重根腐病、輪紋病、炭疽病的發(fā)生。蘋果與梨樹混栽,長期潛伏在梨樹上的果銹病原體會引起蘋果樹發(fā)生果銹病害。
3.6配置時要預見植物的生長發(fā)展
科學的植物配置除了滿足植物的生理生態(tài)、場地功能、視覺景觀等需求外,還必須對植物配置的效果進行預見。植物景觀是活體景觀,是隨植物的生長而發(fā)展變化的景觀。因此,必須對植物能否達到預期體量、季相變化、生長速度做出預測,并結合植栽場地、小氣候等多因素來考慮。本文中的兩個案例植物都已經(jīng)成長了數(shù)年,已逐漸趨于成熟穩(wěn)定,呈現(xiàn)出比較好的效果。
3.7加強小區(qū)植物管理
對于已植栽的植物要做好每一項管理工序。及時灌溉、施肥、修剪,對有蟲病侵害的部位要及時消除。加強對外來植物特別是具有入侵性質的物種的檢疫、檢測,避免對本地植物群落和生態(tài)結構的破壞。對類似雜草的、有很強生命力的、具入侵性質的種類進行清除,對侵染地植被進行保護、恢復[4]。如加拿大一枝黃花和鳳眼蓮等,都是災害性植物,不適合在小區(qū)里種植。
4.結 語
綜上所述,上海一些居住區(qū)的植物配置經(jīng)過充分的考慮和合理的配置,以及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景觀設計理念和方法,正逐步成熟。盡管目前的綠化植物配置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但相信隨著人們對植物習性更深層的了解,對景觀美學、景觀生態(tài)學、景觀行為學的更透徹的研究,居住區(qū)綠化的配置將會一步步走向人性化、科學化和實用化。當今社會,在城市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想法在居住區(qū)中得以實現(xiàn)。植物造景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進行適度調(diào)整,盡量減少人為干擾,從而體現(xiàn)藝術性和現(xiàn)代人需求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園林中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蔣永明,翁智林.園林綠化種樹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43-354 [2]張吉祥.園林植物種植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126 [3]張曉燕,李寶豐.布查花園的種植設計解析及其啟示[J].風景園林,2006(2):24-27 [4]易小林,秦華,劉磊.當前植物造景中的幾個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園林,2002(1):18 |